关于上海、浙江四校新高考的考察报告

来源:科研室 作者:张彦宝 上传人:张彦宝 发布日期:2017-09-25

按照东北三省十二校科研协作体第二十五届佳木斯年会校长会议安排,2017年9月18日到22日,东北三省十二校教育科研室主任一行12人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浙江杭州学军中学、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等四所知名高中考察新高考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基本内容

1、了解两地新高考政策

(1)上海市新高考方案

①不分文理;

②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13门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其中3门科目并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信息科技科目目前仅设合格性考试。

体育与健身、艺术、劳动技术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根据本市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

各科目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高中生只能参加一次。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合格性考试成绩合格为基础,按照等第呈现为A、B、C、D、E五等,分别占15%、30%、30%、20%和5%。

③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④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含笔试和听说测试,(笔试140分,听说测试10分,分别考;听说测试安排在高考后第二天下午。)每人最多考两次,最好成绩计入总分;

⑤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分别占5%、10%、10%、10%、10%、10%、10%、10%、10%、10%、5%。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⑥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

⑦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⑧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其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启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监督机制。

2017年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自主招生等环节中开始使用。高等学校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2)浙江省新高考方案

①必考科目语数外3门,每门满分150分;

②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其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外语参加全国考试,其余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每科至多报考2次。2次考试都不合格的可以增加1次考试机会。

学业水平考试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年4月开考除外语以外科目,10月开考全部科目,外语另一次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进行。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分值为:语文、数学各100分,外语15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70分。成绩采用等级制,设A、B、C、D、E5个等级,E为不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A、B、C等按15%、30%、30%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E等比例不超过5%。也就是说,大约15%的同学可以拿到A,得到E的同学不超过5%。

③选考科目实行“7选3”模式,每门满分100分,每科最多考2次;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在首次报考该科目时就确定。中途不能改换。

高中选考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期进行。各科考试时间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同科目基础上各加长30分钟,各为90分钟。

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考生,在有效期内自主确定所选科目的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

21个等级进行赋分,1%考生能获满分。

等级赋分的方案具体为: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值

 

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赋分

100

97

94

91

88

85

82

79

76

73

 

人数比例(%)

1

2

3

4

5

6

7

8

7

7

 

等级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赋分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46

43

40

人数比例(%)

7

7

7

7

6

5

4

3

2

1

1

  

在新高考的成绩中,选考科目会出现两个分数,一个是卷面分,一个是等级赋分。卷面分不会被直接使用,而是将作为等级赋分的依据。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不同科目的试卷等值,事实上,要达此目的标准分似乎更合适,但不知沪浙两地为何舍近求远。以各科“必考题70分(学考难度)+加试题30分(高考难度)”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其中第21等级比例不超过1%。

这个例子可能更便于大家理解:比如某同学化学成绩,必考题68分,加试题27分,卷面分为95分。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1%,那么按照等级赋分方案计算,他计入高考的化学分数应该为100分;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2%,参照等级比例和赋分值,他计入高考的化学分数应该为97分。

④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⑤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⑥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

⑦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2017年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

⑧“三位一体”招生。

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确定报考条件、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和实施办法、综合成绩合成比例、录取规则等,在招生章程中公布。考生自主向相关高校报名,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并按规定参加高考。

高校组织专家组,根据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等材料,进行初次遴选;按照随机匹配、相互制约、全程录像、公平公正的要求,组织综合素质测试,进行再次遴选;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考成绩占比60%,高校自考占比30%,学业水平考试占比10%。其中学考至少要7个A,折算分数。

2、听取四所学校新高考策略

四所学校都派出中层以上领导做专题讲座,详细解释本校的新高考应对策略。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以下简称华二)教务主任主讲,上海交大附中(以下简称交附)两位副校长和一位教研主任主讲,杭州学军中学(以下简称学军)一位书记和一位教务主任主讲,杭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杭外)教务主任主讲。共计听取专题讲座7场,涵盖新高考应对策略、智能化校园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于新高考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学军还安排了职业规划现场课,供大家观摩。

3、专场座谈会

四所学校都特别安排了专家与我们十二校主任的座谈。尤其是华二,大家共提出了22个问题,均得到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在交附,大家从会场到教研室,一路提问,一路参观。

4、考察四所学校先进设施

四所学校都是当地最知名的高中,各具特色,同样优秀。其先进的办学设施,给人印象深刻。华二的科技楼尤其让人震撼,学生优秀课题展示墙、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设备、材料物理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生物与环境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化学实验分析师、创新实训室一应俱全,使用率高,成为新高考的有效助力。四所学校的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融学校历史与现代科技为一体,简洁美观,人文大气。

5、十二校科研主任研讨

每所学校参观之余,科研主任都会进行热烈的讨论,路上、宾馆都成了研讨的场所。交流所得,探讨所疑,分享思考,争论优失,研究对策,把浙沪四校变成大课堂,以学会友,凭思论道,收获满满。

 

二、基本经验与反思

(一)基本经验

1、总原则是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为高考和学业评价,一参考为学生综合评价。高考录取主要依据3+3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仅为高校录取参考。上海要求学生做研究课题,计入评价对学生的生长和未来发展很有帮助,学生综合素质也能相应提升。

2、必考科目,外语两考

语数外为必考科目,满分各为150分。其中英语测试两考,上海英语考试内容分笔试140分和听说测试10分。英语听说测试,对教学和教学设备提出新要求,需要购置专门电子设备,主要是和科技公司合作。

3、选考科目,选哪3科有技巧

(1)选考科目设置:上海为6选3,浙江为7选3,增加了技术科目。

(2)选考安排:学生基本上选择高二、高三参加。

上海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高二年级安排考生物和地理。学生一般高二至少要选择一科,这样高三就剩下1+2科目,减少复习课目,拼搏语数外。

浙江选考安排两次考试机会,选择最高分计入成绩。已经报考的科目,不得改换。

(3)高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选考演练。

上海高中一般高一下学期开始选考科目学习,所以第一学期就要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兴趣与优长,认识高校专业。同时开始预报选考科目演练。

浙江高中一般高二开始选考科目学习,所以在高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和预报选考科目演练。

(4)选考科目组合:管理和专业结合。

大学一般限制一个科目,优质高校多要求选择物理。一般情况下,选择物理+历史,就可以报考所有高校所有专业。

上海地理+生物选择的最多,因为这两科高二考试。浙江选择化学最多,今年预计选化学+技术的最多,因为这两科难度较小。

(5)分数设定,折算等级分。

上海每科满分70分,其中水平考合格即有40分,剩下的分数只有30分。

浙江是70+30分。70分为必考题,很简单;30分为选做题,难度稍大,所以决战还是30分。分数最终要按照等级折算。

4、走班,稳定为主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浙沪两地只有顶尖高中才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自由选择。大多数有限定。

微走班:物化生和物化地选择最多,排成固定班。剩余学科走班,所涉及人数有限。

局部走班:高二语数外不动,选考走班。

也可以高二不走班,高三全走班。

班级和教室配备一般比例为1:1.3.

5、课时安排:每天9节课+自修课

基础年级语数外每周4个课时,选考科目每周3个课时。

高三年级,语数外每周9—12个课时,上海华二是10个课时,7节正课,3节习题课。

课表编排和复杂,要更多借助电脑公司帮忙。课表排定,教师不能串课。

6、教师评价:整体评价为主

因为有选考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分别,很难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所以两地一般采取学科成绩平均分比较法,或者干脆进行学科整体评价。

7、高考录取

考生3门等级考试科目中只要有一门与拟报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相符,就具有填报该院校专业组支援的资格。

因为选考科目要求低,分差较小,所以语数外成绩决定最终录取,尤其是语文成绩高的同学,占据较大优势。

参加部分高校综合评价改革招生的考生要注意特殊要求。

上海有清华北大等9所高校采取综合评价考核录取,采用6+3+1模式。6为高考成绩占60%(按照高考实际分数折算);3为高校自主面试占30%;1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即可拿到,当心对A数量的要求。

浙江有清华北大等7所高校参加三位一体录取,同样采取6+3+1模式。内容与上海同。但是学业水平考试明确要求7个A,在折算成分数。

(二)考后反思

1、国家级考试数量过多

上海市:1月初,合格考(语文、数学、英语)2天;4月初,合格考(物化生政史地)2天;5月初,等级考2天;5月中旬,合格考(物化生技能操作)1天;6月,高考(语数外),综合素质评价考;6月底,合格考(物化生政史地、信息科学)3天。

浙江省:高考3门4次,选考3门6次,学考6门12次,合计22次。时间安排在4月、6月和10月。

2、选考科目实际选择与理论设计相悖,传统强弱势学科地位逆转

选考设计理论上是希望考生学己所好,考己所长;但实际上,考生大多选择的是最容易拿分的,可以排名更高的,人数较多的,对手较弱的。

上海2017年报考5万人,选地理3万多人,选择历史、化学、生物、政治的1.9万人,选择物理的1.8万人。选考物理的考生占考生总数不到40%,选择地理的占80%。

浙江2017年报考25万人,选技术的3万人,物理8万人,其他学科10—12人,其中选择化学的最多,因为有些好高校,要求物理、化学一科即可。今年新高三,选择物理的7.9万人,选择技术的人数大幅增加。有的学校要求全校学生选择技术。

3、新高考模式冲击教学

(1)上海,语文、数学、外语教学不系统。临近学考和等级考,语数外几乎要停课,供考试科目复习,考后再学,中断现象严重。

英语第一次考前,学生几乎放弃其他学科学习,全力复习;第二次靠前,英语课堂比较混乱。

(2)排课影响大。选考组合过多,排课难,自修课时少。可能一学年要排出4份课表。

(3)学生上课时数不一,管理困难。学生参加等级考的时间不统一,科目不一致,所以同一学科,学生的上课时数不一样。等级考的科目要增加课时。

为了平衡课时数,要让艺术、体育、劳技、心理等课程参与走班。且高二选考科目多的,高三年级艺术等课程就多排些;高三选考多的,高二年级艺术等课程就多排些。

这种现状,无形之中只能加了管理难度。

(4)语数外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或加强。由于只有30分的空间,学生会弱化“3”学科的学习。

(5)教师对等级考试教学的难度把握不准确,易受传统高考影响。

4、部分学科师资短缺

“3”学科的师资可能形成结构性的紧缺或富余,也会根据考试时间形成潮汐性短缺。总体来说,原先强势学科,师资富裕;原先弱势学科,师资紧张。因为选考地理、生物的学生多,所以地理、生物教师短缺严重,政治教师也不充足。物理教师会有剩余,可以转成竞赛教师、先修课教师或技术教师。

5、选考科目试题难度下降,考试分数难以自我把握

浙江、上海有区别功能的试题均只占30分,选拔功能大大降低。卷面分数需要按比例折算,所以考出分数,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折算多少分。浙江一考生某一科目,卷面98分,等级赋分100分;另一考生卷面93分,等级赋分85分,相差15分。

6、两考的科目,两次考试试题难度难以保证一致。所以学生一般都会参加两次考试,造成学习、复习负担加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7、班级之间的均衡被打破,难以形成班与班之间的良性竞争。

8、个别学生的学科难以满足,需要做工作。

9、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难以量化,需要重新构建。

10、社会关注度、参与度高,个别性问题爆发,要及时妥善处理。比如如何说服选考组合特殊,人数过少。

 

三、对十二校应对新高考的几点建议。

1、及早了解和熟悉各省的新高考方案

只有通过新方案了解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选考组合,安排走班等一系列工作。

2、提前平衡师资

预判可能短缺的科目教师,要提早储备;可能富裕的学科教师,要提前想好如何安排。

3、高一学生入学,就要做好选课走班的准备工作

(1)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师资分布情况和学科实力情况,以便将来选课时平衡学生人数。

(2)提早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启发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目标。可以介绍高校专业,高校对高考科目的具体要求,社会需求专业,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等。可以邀请高校教授和招办老师来校,也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生介绍大学和专业情况。当然,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利用社团开展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和节假日了解社会行业、高校等情况。

(3)进行选课预演。组织2—3次预选课,提前演练,摸底学生的选课组合情况,告诉学生可能在固定班还是参加走班。对有特殊选择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或说服动员,尽最大可能增加组合人数,减少排课开课的不利因素。

4、走班安排

(1)教师配备力求均衡。

(2)先选科目,后配教师。不能出现学生根据教师选课的情况。

(3)尽量保留行政班,减少走班人数。

先分层。把学生按照成绩分好层次,整体分成3—4个集团。

再分班。根据学生的层次组建不同特色和需求的班级,比如课程特色实验班,固定所选科目。如物化生、物化地等。

后选课。把选课组合相同的同学集中到一个班,组成行政班,避免走班。这样的行政班,要保证足够的数量。

最后走班。行政班之外的同学,尽量按照2+1的模式建班,即班内同学要保证两科相同,如物化X,化地X,物地X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学科参与走班,便于管理和教学。

(4)走班的同学,位置固定,便于管理。

(5)准备好教室。班级和教室按照1:1.3比例准备。即10个班,要准备13个教室。

4、加强文科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按照浙沪的经验,语数外成绩决定一本,语文决定好学校。

5、加强教师评价研究

根据走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方案,以安定军心,激励良性竞争。

6、制定考试复习方案

合格考和等级考难度不同,要求不同,投入的力量也有不同。另外,根据两考对学科教学和复习可能造成的冲击,要提早预见,力争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总之,浙沪两地的高考新方案各有特点,四所高中学校也各有特色,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只要我们以谦逊的态度,以超前的思维,以扎实的作风,提前谋划,科学应对,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学校就一定成功地战胜新高考,取得更优秀的高考成绩。

 

最后,真诚感谢为我们联系考察学校的关校长和闫校长,感谢给我们支持的十二校的全体校长!以忠诚教育和发展教育的名义,向你们致敬!

 

                     东北三省十二校科研协作体

                            2017年9月23日

最新动态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