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每次有公开课听课的机会我都会积极参与,因为我知道,无论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在对待公开课的时候都会认真准备和深入思考,都会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因此一定会有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通过聆听每节公开课,无论是上课师生的精彩表现,还是评课教师的精准点评,亦或是指导教师的无私帮助都会使参与观摩的我收获巨大。每一次听课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的想这样的三个问题:如果是我来上这节课会如何设计;关键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会用什么样的语言点评做到点睛之笔;遇到这样的学生反馈和表现会有怎样的教学机智。在借鉴和反思中使自己更加明确,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马卡连柯告诉我们,教师的技巧,并不是一门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学习是发展之本、进步之源。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智慧、能力的增长,还是精神的愉悦、身心的健康、专业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教师发展进步的第一要务。教师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陶行知曾说:“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二、塑造完美的教师形象
本次上课的四位老师各具特色,刘莉老师评价为沉稳细腻型;帅气严谨型;敏捷发散型和和蔼可亲型。在他们身上真的让自己感受到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风格对于学生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首先是哈师大附中的年轻教师张琳浛老师,课堂上的表现沉稳细腻,成长迅速。教学环节的设计很好的展现了年轻教师的优势,更能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利用三种方式探究新知即动手实验——用沙子和几何模型验证,通过几何体的亲手割补验证猜想,利用新学的祖暅原理严格推导。在整个环节中从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孩子们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主动探索,不断的向着新的知识领域迈进。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相信这是他们愉悦的学习体验!
然后是东北师大附中的王久成老师,课堂上严谨务实,在关键考点上落实到位。表现在两个关键环节即三棱柱分割为三棱锥的严格验证和台体体积公式的板书展示,都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还有在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中点评到位,突出明确!
第三位老师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王清礼老师,这是让我非常期待的一位老师,因为他是清华大学的本硕博连读的高材生,毕业后到高中任教,而且大学学习的是工程物理专业。名校出身的老师有着更深的底蕴,看到课堂上王老师的表现,真的一睹曾经学霸的风采,知识的传授过程抓住学生最易产生困惑的地方,从更高的角度解释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印象很深是他说——我个人喜欢这个方法,并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尊重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之对接,加深理解进而灵活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于知识的辩证分析和理解。在课堂重点的祖暅原理的应用中即球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设计中,从更加理性的角度理解公式生成,把半球的半径和截面距底面的高所刻画的截面面积拿出来分析进而构造圆柱挖去圆锥所形成的几何体来推导半球体积。课堂上处处体现着理性的光辉和严谨术语背后的深厚的知识底蕴!
最后一位教师是来自鞍山一中的赵珊老师,这位极具亲和力的老师,真的让人感觉如沐春风。课堂上没有紧张和恐惧,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探索知识的来龙去脉,从新知的关键词,到公式猜想与推导,再到公式的应用都顺利完成。其中有一个实验视频特别明确的反馈了半球体积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关系。在两个盛有不同颜色的等体积水溶液烧杯中,一个投入半球和圆锥而另一投入圆柱。上升高度基本一致,进而明确半球体积的推导方向,直观易懂。
四位老师代表了不同的类型,无法说哪一种更好,我所感受到的是在不同的课型中,在不同的知识点的传授中,在每种原理的探究中教师不仅要把课堂的环节设计好,更应该设计自己在教学中所承担的角色!既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也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更要活力和激情,让课堂处处充满人文关怀,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汲取知识的营养有所提高!
三、躬身实践推进自我发展
教师素养的提升需要静悟、体察,需要个人在寂寞中慢慢品味,但更离不开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和理解,将认识不断内化。从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到陶行知的扎根生活、全面育人,无不彰显“做”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提升,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更新与储备,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逐步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的完美,完成从术到道的蜕变。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澳大利亚未来学家艾利雅德告诉我们:“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们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